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潤滑油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2016年3月大陸地區潤滑油產品線價格上調后,6月份又有一波漲價潮來襲。潤滑油市場紛紛發出通告,宣布漲價事宜。
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和人民幣匯率貶值帶來的進口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以及近年來潤滑油消費稅的多次提升,眾多潤滑油公司面臨著較大的成本壓力,調整部分潤滑油產品銷售價格。
在此之前,國內眾多潤滑油品牌也紛紛上調價格。究其原因,成本壓力增大,是導致2016年度潤滑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一)國際油價反彈人民幣匯率不斷刷新低
2016年以來,國際油價較年內低值反彈幅度高達89%,人民幣匯率也不斷下跌,跌破五年新低。
(二)原料價格大幅上漲企業成本壓力飆升
自2016年3月份以來,國內基礎油市場供不應求,特別是高粘度基礎油。主要由于我們國內生產高粘度基礎油能力有限,進口依賴度高,而2016年受臺塑煉廠基礎油裝置檢修預期的影響,國內II類高粘度基礎油供應收緊;另外韓國方面高粘度基礎油大部分流向東南亞市場,加劇供應緊張態勢。高粘度資源供不應求以及進口成本不斷飆升,使得II類高粘度基礎油價格一路上漲,最高漲幅約2000元/噸。這對于下游潤滑油企業而言,成本壓力苦不堪言,進而帶動潤滑油價格一路走高。
綜合來看,隨著國內外大品牌潤滑油、脂產品上漲,國內潤滑油市場將迎來一場不小的變動,部分國內中小型民營企業,短時間內或也有所調整。